暮春时节的寿光街头,玉兰花瓣随风轻旋。4月12日傍晚,当工程公司寿光监护项目部的安全员吴利光踏着斑驳树影走向宿舍时,沥青路面上忽现的金属反光让他骤然驻足——一部屏幕尚有余温的智能手机,正孤独地躺在车流穿行的十字路口。
“这得有多少重要资料啊!”吴利光蹲身拾起手机时,注意到锁屏界面不断跳动着“会议提醒”的弹窗。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春寒料峭中,这个身着橙色工装的身影如同雕塑般伫立在行道树下。每当有行人经过,他便举起手机高声询问:“师傅,是您丢的手机吗?”
三刻钟后,暮色渐浓。手中的手机突然响起了悦耳的振铃声,吴利光忽然拍了下安全帽:“有了!”,滑动绿色按钮接听来电时,指尖还沾着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粉末。“您好,我是捡到手机的......”话未说完,听筒里便炸开惊喜的呼喊:“老魏!你的救命手机找着了!”
“您别急,我就在建设银行门口的梧桐树下等。”挂断电话,吴利光摸出随身携带的《安全巡查记录本》,借着路灯在空白页写下:“4月12日18:25,与失主同事建立联系......”
当安徽能建的技术员魏瑞兆气喘吁吁跑来时,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斜倚在共享单车旁的汉子正用纸巾擦拭手机,胸前的党徽在路灯下泛着微光。“通讯录里备注‘妻子’的号码,您能背出后四位吗?”经过严谨核验,当冰凉的金属机身重回掌心,魏瑞兆突然红了眼眶——这里面存着即将提交的变电站改造方案,还有记录孩子成长录制的视频。
“吴师傅,这一千块......”年轻人颤抖着手打开钱包,却被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按住。“使不得!咱们搞工程的,最知道‘安全归位’四个字的分量。”吴利光笑着指指自己左臂的“党员安全岗”袖标,转身没入华灯初上的街巷。
图为手机失主魏瑞兆(左)事后又专程前往项目部再次感谢吴利光(右)
此刻,远处施工塔吊的警示灯明明灭灭,与天边晚霞交相辉映。这个寻常的春日傍晚,一位普通建设者用37分钟的等候,不仅让价值万元的新手机“安全归位”,更让跨越皖鲁两地的温暖,随着春风漾开层层涟漪。正如项目部宣传栏上那句醒目的标语:守护光明的人,自己就是光源。